复发性流产,到底是谁惹的祸?如何才能有效治
[2023-05-20 ]
随着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的比率明显上升。然而,对于备孕的妈妈和正在怀孕的妈妈来说,更糟糕的是一次次的怀孕,却总是保不住孩子。
面对反复流产,除了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外,对备孕夫妇来说更多的是困惑和不知所措。今天,我们来讲讲 「复发性流产」的那点事。
什么是复发性流产?
自然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不足1000g的非意愿性流产,胚胎或胎儿通过非人工方法自动脱离母体并排出,且无生命现象的妊娠终止。
复发性流产(RSA)是指一对夫妻连续2次或2次以上发生自然流产,或辅助生殖3次以上移植失败。
流行病学统计,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大约为5%。目前认为,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较复杂,且是较难治愈的不育症。
常见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复发性流产是一个世界难题,病因复杂,有些病因还不明确。目前已知的复发性流产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染色体因素
包括夫妇染色体异常和胚胎染色体异常。夫妇染色体异常有结构异常(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臂间倒位、臂内倒位、性染色体异常、基因多态性)和数目异常(非整倍体、多倍体、嵌合体)。胚胎染色体异常有三体、多倍体、单体、不均衡易位等。需要说明的是,并非夫妇染色体正常,胚胎染色体就一定正常,胚胎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异常。
内分泌因素
一些内分泌疾病如控制较差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黄体功能不足、催乳素水平过高不同程度的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导致性激素及受体水平异常,进而引起妊娠黄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流产。
凝血因素
一般认为,如果有血栓前状态,再加上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胎盘局部微血栓甚至引起胎盘梗死,使得胎盘组织的血液供应下降,而胎盘是供应胚胎营养的,胎盘血供不足容易导致胚胎或胎儿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其发育不良而流产。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RSA主要包括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等;同种免疫型RSA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排除性诊断。
子宫因素
子宫先天发育不好,比如子宫畸形,由于宫腔狭小、供血不足或胚胎着床但不稳定,可能导致流产。宫腔粘连、宫颈裂伤、宫颈内口松弛等子宫损伤也容易引发流产。还有一些器质性病变,比如子宫肌瘤等,也会导致流产。
感染因素
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人巨细胞病毒、衣原体、人乳头状瘤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能通过对女性子宫内膜产生有害的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反应,干扰胚胎植入或损害生长中的胚胎,导致RSA发生。
如果复发性流产史患者打算再次怀孕,在备孕期应该配合医生做完善的检查,查清流产的原因,有的放矢,针对病因治疗。
对于遗传因素所致的复发性流产应该做夫妻双方染色体分析。
1.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节好内分泌。
2.如果备孕女性处于血栓前状态,可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也可取得一定疗效。
3.如果流产是感染因素所致,则应在备孕期做孕前常规检查,对生殖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衣原体等的筛查,给予针对性治疗,还要尽量避免在孕期使用抗生素。
4.宫颈机能不全的女性,建议在孕13~14周行预防性子宫颈环扎术,而宫腔形态发生改变如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宜在妊娠前行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
反复流产确实是千万准妈妈的心头刺,颈上刀。因此,我们遇到复发性流产,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诊治,明确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持续妊娠,获得健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