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治疗后——防止再粘连是重中之重
[2024-01-10 ]
子宫内膜在女性的生育阶段要经历多达约400个生长、脱落周期,此过程中其再生与容受性改变对胚胎着床和发育至关重要。在不孕症患者中内膜损伤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宫腔粘连是一种常见表现。
一、子宫内膜损伤致不孕的原因
创伤和感染是内膜损伤的重要因素。此外,炎症因素如结核、宫腔操作后感染、产褥期感染、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盆腔放疗等均可导致内膜损伤。
内膜损伤患者往往内膜菲薄、血流灌注减少,引起内膜功能受损;粘连严重者可使宫腔形态失常,输卵管开口和宫底闭锁,影响胚胎着床及发育,从而引起不孕。
此外,统计显示一半以上的宫腔粘连患者伴有输卵管异常。
二、宫腔粘连的诊断
宫腔粘连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有子宫输卵管造影、超声及宫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简单易行,但敏感度低;子宫输卵管造影可兼顾宫腔与输卵管情况,但假阳性率高;宫腔镜检查使医生对内膜损伤有了更加直观而精确的了解,也是宫腔粘连诊断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制定的标准,通过对粘连范围、粘连性质、输卵管开口状态、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粘连可以分为轻、中、重度。
三、宫腔粘连的治疗
存在粘连时周围正常内膜无法迁移,妨碍损伤修复。对于不孕、反复流产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其治疗原则是在宫腔镜下分离并切除瘢痕组织、恢复宫腔解剖学形态、有效保护残留内膜组织并促进其再生、防止再粘连形成。
四、防止再粘连是重中之重
据统计,宫腔镜手术后仍有较高比例的复发率(3.1%~23.5%),特别是重度粘连患者中复发率更高,所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
▶宫内支架
术后放置宫内支架是常用的防粘连方法,主要起到机械扩张的作用,留置时间一般为1~3个月。
▶防粘连药物(推荐!一般能防止再次粘连)
术中采用特色的防粘连药物,将创面精准深层上药吸收,药物能起到初步的防粘连效果。
▶中医针灸理疗
目前宫腹腔镜下防粘连,可以在术后采用一些适宜体质的中药,比如,中药药包,微化离子导入,中药灌肠来防止再粘连形成。大多数手术后患者也会采用一些针灸理疗,进行防粘连治疗。
五、影响术后妊娠率的因素
粘连程度是影响术后妊娠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经过多次手术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患者,术后妊娠率低;年龄和术前内膜厚度、技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此外,生殖器结核引起的宫腔粘连往往粘连广泛、内膜破坏严重,术后妊娠率较低。